沒有人願意分享這段的歷史
噓,別製造木舟划槳漣漪
或是熄滅菸火的聲音
不要在地圖上圈起來並且標記
人群集散地
人們逐步踏實土地上的印號
亦不等待更新成觀光勝地
穿行時,色彩隨節奏變化而複雜繁多
可以偷竊光影交媾熱情
可以伸手捕獲誘惑
禁忌是,這裡並不承諾信手
添加人工色素與無機物
並不允准佔領破碎語言的關聯
屋舍不必紛紛爭奇鬥艷
進而內化成一座隱喻的城市
適時提醒手槍獵人追逐烏雲時
反覆想像的正義,為何縱恣跨欄
為何泥濘般響起奏鳴
巴士攜帶退化的幽靈
虛構的夢無法阻止決堤
甚至阻止截彎取直的道理
然而,星辰同樣指向南方
氣味卻開始雜交孤寂
當節慶安息,黑雨閃爍泡沫
生命探詢的漫長盒裝悲傷
歷史早已不屬於曾經
Wednesday, December 5, 2012
Wednesday, October 10, 2012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你以為上帝存在,而祂沒有飄揚的頭髮
以為吃藥是為了治癒自己
彷彿月食過後,行星進入星座譜出
悄然音律
以為改變,成為美麗的戲班子
便能學會愛人,而被他人所愛
以為戀愛的縮寫,是他還處在身旁
心跳與鼻息,鉅細靡遺聽得清楚。以為
性交如一場大雨瀧瀧洗滌
虛構謊言,與放縱毀壞
殘餘的溫度。你以為你不是
倉皇逃竄而斷翅的蜚蠊,是的你說
交換體液是愛情的靈氣探求
肉身的觸角,醒來的清晨都是美好的
你天真的以為
倘若你以為離開是為了留下
關於他的影像及膚淺之笑聲。或以為輾轉反側
是讓思緒奏鳴而更疼愛所身情境的冒險
親愛的,請記得你的理論與邏輯還沒有脫口而出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深刻透澈如雨水如雪片飛絮
自然確實的意識
以為窗外有花
你用日曆寫起零星的字,立起
場景時間,關係中的警示
你以為在紅色的節氣上打叉,以為
他曾讀你,浪花隨後休憩
微風而平息
你說那麼就先別再給他人承諾
直到你以為你更愛自己
以為吃藥是為了治癒自己
彷彿月食過後,行星進入星座譜出
悄然音律
以為改變,成為美麗的戲班子
便能學會愛人,而被他人所愛
以為戀愛的縮寫,是他還處在身旁
心跳與鼻息,鉅細靡遺聽得清楚。以為
性交如一場大雨瀧瀧洗滌
虛構謊言,與放縱毀壞
殘餘的溫度。你以為你不是
倉皇逃竄而斷翅的蜚蠊,是的你說
交換體液是愛情的靈氣探求
肉身的觸角,醒來的清晨都是美好的
你天真的以為
倘若你以為離開是為了留下
關於他的影像及膚淺之笑聲。或以為輾轉反側
是讓思緒奏鳴而更疼愛所身情境的冒險
親愛的,請記得你的理論與邏輯還沒有脫口而出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深刻透澈如雨水如雪片飛絮
自然確實的意識
以為窗外有花
你用日曆寫起零星的字,立起
場景時間,關係中的警示
你以為在紅色的節氣上打叉,以為
他曾讀你,浪花隨後休憩
微風而平息
你說那麼就先別再給他人承諾
直到你以為你更愛自己
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覺
你是否曾細讀情人的生命
凝聽精神,默讀循環伸展的肌理
記錄變幻莫測的雲霧
當昨夜離開,今夜暴雨
你收起傘,為此埋沒知覺
天空遺落的溫暖撐起靈魂
寂靜在夢裡碎成塵埃
你拒絕心跳浮躁,並且試圖
發出迂迴的捲舌音
你是否也詮釋季節錯位間的陌生
整潔而清晰,猶如我們
消耗青春停留模糊深刻
種子於氣息中等待發芽時
你仍然於囚禁的海裡游泳
像是窗口投射窗型的陽光
戒指套於無名指
你練習拘束之感,練習
填空焦慮
你將夢境與雲母埋葬
並往更深的森林裡前進
行走時,清澈河水經過
星體送行照耀,而你和影子
親吻後亦越走越遠
知覺如建築,而愛情如村落
你告訴我曾經的故事
你讓我描述想像的未來
但是這些反覆,就像遠在光年
那顆還發出光芒的星
而或許它早已熄滅
凝聽精神,默讀循環伸展的肌理
記錄變幻莫測的雲霧
當昨夜離開,今夜暴雨
你收起傘,為此埋沒知覺
天空遺落的溫暖撐起靈魂
寂靜在夢裡碎成塵埃
你拒絕心跳浮躁,並且試圖
發出迂迴的捲舌音
你是否也詮釋季節錯位間的陌生
整潔而清晰,猶如我們
消耗青春停留模糊深刻
種子於氣息中等待發芽時
你仍然於囚禁的海裡游泳
像是窗口投射窗型的陽光
戒指套於無名指
你練習拘束之感,練習
填空焦慮
你將夢境與雲母埋葬
並往更深的森林裡前進
行走時,清澈河水經過
星體送行照耀,而你和影子
親吻後亦越走越遠
知覺如建築,而愛情如村落
你告訴我曾經的故事
你讓我描述想像的未來
但是這些反覆,就像遠在光年
那顆還發出光芒的星
而或許它早已熄滅
Monday, June 25, 2012
陰柔美學(A aesthetics of femininity)——淺介藝術工作者對於陰柔元素之觀點與應用
在某些交友平台,填寫個人檔案(profile)中偶爾會有個選項:你的CM指數?要你填空一到七不等的選擇,像是光譜,數字越大表示越M(陽剛性/男子氣概)、而數字越小則越接近C(姊妹/娘娘腔/C貨),一般社會定義的陰柔特質通常是被動的、隱晦的、嬌羞的、軟弱的、溫柔的、順從的——但是我們好奇在同志社群裡,一個數字真能輕易表示個體的特質嗎?
藝術家多半認為,女性從古至今雙手擅長之工作如以獸皮布料縫紉、草葉編織、食物採集、蔬菜水果的烹飪、或以圓形的珠子作成飾品等多種維生的素材與製作方式,具有充足的陰柔象徵。例如,果實象徵母親孕育生命,多產的、生生不息的;而傳統的織品製造與加工多半出自女性之手,織品是每個人生活的經驗,使皮膚感到柔軟與溫暖,彷彿母親無時無刻不呵護著自己;再例形狀,橢圓形是女性意義的符號,它除了象徵女性的身形結構如乳房、陰部、子宮、卵之形,也象徵了家庭中最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也有重新調整的象徵,如粉紅色,二十世紀初,粉紅色象徵陽剛,但現今則被歸類為陰柔的顏色等。然而在台灣,有些當代藝術之作品屬性通常以素材質地決定,陰柔的作品素材採用較輕的質量,如毛線、報紙、布料、棉花等;而有些則是表顯於印象的概念,如線條纖細、夢幻、脆弱、優雅等陰性氣質的圖像。
傳統中國背景的父權體制強調男尊女卑、男女有別,家庭關係亦是男主外、女主內,男性陽剛美的描繪與讚嘆大量地存在典籍與文藝作品,如戰國楚墓帛畫〈馭龍圖〉,兩幅畫流露了男性特有的剛毅之氣,蘊含著對陽剛氣質的肯定。然而,在古代中國,文藝作品的流傳多以士大夫與貴族為宗,而他們多半嚮往寧靜和諧、柔和優美的概念,對人體的審美注重五官的清秀、形體姿態的輕盈以及欣賞氣質的柔美,即為陰柔之美。對男性的審美,除了追求陽剛特質,也強調陰柔特質的表現,如《詩經.魏風.汾沮洳》文中用「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形容男子儀態之美:男子美麗得像綻放的花朵(英),甚至容光煥發,擁有美玉般的光彩,體現了剛柔並行而不悖的審美風格。
在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裡,武功實力經典人物之一的東方不敗為了精通《葵花寶典》的武功,引刀自宮後,漸漸成為半男半女之人,喜歡繡花鞋和脂粉,但武功非常高強,殺人不眨眼,東方不敗的情人楊蓮亭英俊瀟灑、身形魁武,但不會任何武功,於是被東方不敗得寵。
日本的「武士道」指出,所謂忠誠就是「武士與武士的愛要專一」,意思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感情是武士尊嚴、是高尚的愛,從漫畫家最初使用的「少年愛」進而衍生「BL(boy's love)」之題材發展成漫畫情節、大眾小說、動畫影片、同人雜誌、甚至是遊戲劇情、戲劇與舞蹈等。BL多以美少年間的同性情誼(並無法用男同性戀完全解釋)作為元素,主要人物通常塑造成動作纖細、個性柔軟、美貌的男色、像花朵般的美男子,而情節內容使用許多浪漫戀愛的元素,將圖畫與字句描繪極為美麗的意象,更是追求夢幻境界及唯美之特色。台灣的戲劇如《十七歲的天空》、《盛夏光年》以及學生作品《櫃子開了》等亦有美少年戀愛的成分。
林懷民創辦的雲門舞集帶領了台灣現代舞蹈表演藝術,當練習舞蹈時,林懷民緊盯著舞者的任何舉動,糾正他們:你的光芒呢?你的花朵沒有出來,再柔軟、再生機、再繽紛、再綻放一點!擦乾汗水和眼淚,滋養律動,繼續練習。對林懷民而言,任何的元素都不被歸類,除了陰柔與圓滑的線條,呼吸起伏和力道以腰和腿作支點,力度的伸展以氣帶勁,讓舞蹈更擁有生命力。
香港演藝圈最具代表性的張國榮,他的陰柔美學也充分地運用於作品內,如張國榮編導〈夢到內河〉歌曲中,使用芭蕾的元素,以及男體纏綿的鏡頭,情節表達對同性之間的情誼、情慾的渴望,也同時描述男性身體的曲線之美。典雅的芭蕾舞步與傳統的陽剛特質背道而馳,交纏、交疊的赤裸男體與流露的目光、細緻的嬌媚,以及窺視的美感,都衝擊了保守的社會環境而遭受禁播。《金枝玉葉》這部電影之中,張國榮一角也翻轉了狹隘的性別框架,如袁詠儀的女扮男裝成功地表現純真男孩的中性模樣,使得張國榮在劇中幽默地對女扮男裝袁詠儀流露出情感,而曾志偉與羅家英在電影裡同樣扮演男同志的角色,如小丑般製造笑料,則較是大眾揶揄的形象。
陰柔元素也常利用對比的方式而呈現,如陳培廣導演與台灣藝人館出品的狂藍(Wild Blue)舞台劇,其中一幕擁有光頭造型、高大身材、低沉嗓音的角色建國(賈孝國飾)穿著圍裙正對著他的男人撒嬌,令人驚嘆不已;而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兩個男主角,一個特別愛哭,心思細膩縝密,另一個是看護,要為女植物人更衣沐浴,這兩個男主角十足反映了父系社會男性形象較沒有的陰柔特質,對阿莫多瓦而言,女人並非只是生理的歸類而已,如電影《壞教慾》(La mala educación)也有幾幕男扮女裝表現陰柔心機的復仇,艷麗地戲劇化更激昂觀眾的情緒;電影《哭泣寶貝》(Cry-Baby)的主角強尼戴普(Johnny Depp)是一個愛哭的男孩,他甚至在臉上刺青,刺了一滴眼淚;流行女皇 Madonna 的新曲〈Girl Gone Wild〉中,所有的男舞者皆穿上具有陰柔意義的高跟鞋(但在十六世紀的法國,高跟鞋被視為陽剛的鞋子),妖媚的肢體勾勒性感與渴望;而 Lady Gaga 在〈Yoü And I〉的 MV 內也以 Jo Calderone 一角作為男人的象徵。
1969 年 6 月,茱蒂.嘉蘭(Judy Garland)去世沒多久,男女同性戀們在紐約市附近的酒吧裡哭泣與哀悼,但那時同性戀者無法公開接吻與牽手,否則將會被警方逮捕,於是在警方臨檢時引發衝突,即為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當時多數擁有男子氣概的肌肉男都躲在一旁,只有扮裝皇后(Drag queen)站在第一陣線,對著警方叫囂與挑釁,試圖捍衛自己的權益。這場暴亂後,美國同志運動的歷史便開始了,包括歐洲的部分國家,而紐約同志遊行(Gay Pride)於每年 6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就是為了紀念石牆暴動。許多藝術家曾拿石牆暴動作為創作題材,強調陰柔特質並非就是社會給予的意義:柔弱。個體性別是複雜的、難以作簡單的歸類,而無論擁有陽剛或陰柔氣質,只要是本身優點的特色,那便是美。
藝術家多半認為,女性從古至今雙手擅長之工作如以獸皮布料縫紉、草葉編織、食物採集、蔬菜水果的烹飪、或以圓形的珠子作成飾品等多種維生的素材與製作方式,具有充足的陰柔象徵。例如,果實象徵母親孕育生命,多產的、生生不息的;而傳統的織品製造與加工多半出自女性之手,織品是每個人生活的經驗,使皮膚感到柔軟與溫暖,彷彿母親無時無刻不呵護著自己;再例形狀,橢圓形是女性意義的符號,它除了象徵女性的身形結構如乳房、陰部、子宮、卵之形,也象徵了家庭中最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也有重新調整的象徵,如粉紅色,二十世紀初,粉紅色象徵陽剛,但現今則被歸類為陰柔的顏色等。然而在台灣,有些當代藝術之作品屬性通常以素材質地決定,陰柔的作品素材採用較輕的質量,如毛線、報紙、布料、棉花等;而有些則是表顯於印象的概念,如線條纖細、夢幻、脆弱、優雅等陰性氣質的圖像。
傳統中國背景的父權體制強調男尊女卑、男女有別,家庭關係亦是男主外、女主內,男性陽剛美的描繪與讚嘆大量地存在典籍與文藝作品,如戰國楚墓帛畫〈馭龍圖〉,兩幅畫流露了男性特有的剛毅之氣,蘊含著對陽剛氣質的肯定。然而,在古代中國,文藝作品的流傳多以士大夫與貴族為宗,而他們多半嚮往寧靜和諧、柔和優美的概念,對人體的審美注重五官的清秀、形體姿態的輕盈以及欣賞氣質的柔美,即為陰柔之美。對男性的審美,除了追求陽剛特質,也強調陰柔特質的表現,如《詩經.魏風.汾沮洳》文中用「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形容男子儀態之美:男子美麗得像綻放的花朵(英),甚至容光煥發,擁有美玉般的光彩,體現了剛柔並行而不悖的審美風格。
在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裡,武功實力經典人物之一的東方不敗為了精通《葵花寶典》的武功,引刀自宮後,漸漸成為半男半女之人,喜歡繡花鞋和脂粉,但武功非常高強,殺人不眨眼,東方不敗的情人楊蓮亭英俊瀟灑、身形魁武,但不會任何武功,於是被東方不敗得寵。
日本的「武士道」指出,所謂忠誠就是「武士與武士的愛要專一」,意思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感情是武士尊嚴、是高尚的愛,從漫畫家最初使用的「少年愛」進而衍生「BL(boy's love)」之題材發展成漫畫情節、大眾小說、動畫影片、同人雜誌、甚至是遊戲劇情、戲劇與舞蹈等。BL多以美少年間的同性情誼(並無法用男同性戀完全解釋)作為元素,主要人物通常塑造成動作纖細、個性柔軟、美貌的男色、像花朵般的美男子,而情節內容使用許多浪漫戀愛的元素,將圖畫與字句描繪極為美麗的意象,更是追求夢幻境界及唯美之特色。台灣的戲劇如《十七歲的天空》、《盛夏光年》以及學生作品《櫃子開了》等亦有美少年戀愛的成分。
林懷民創辦的雲門舞集帶領了台灣現代舞蹈表演藝術,當練習舞蹈時,林懷民緊盯著舞者的任何舉動,糾正他們:你的光芒呢?你的花朵沒有出來,再柔軟、再生機、再繽紛、再綻放一點!擦乾汗水和眼淚,滋養律動,繼續練習。對林懷民而言,任何的元素都不被歸類,除了陰柔與圓滑的線條,呼吸起伏和力道以腰和腿作支點,力度的伸展以氣帶勁,讓舞蹈更擁有生命力。
香港演藝圈最具代表性的張國榮,他的陰柔美學也充分地運用於作品內,如張國榮編導〈夢到內河〉歌曲中,使用芭蕾的元素,以及男體纏綿的鏡頭,情節表達對同性之間的情誼、情慾的渴望,也同時描述男性身體的曲線之美。典雅的芭蕾舞步與傳統的陽剛特質背道而馳,交纏、交疊的赤裸男體與流露的目光、細緻的嬌媚,以及窺視的美感,都衝擊了保守的社會環境而遭受禁播。《金枝玉葉》這部電影之中,張國榮一角也翻轉了狹隘的性別框架,如袁詠儀的女扮男裝成功地表現純真男孩的中性模樣,使得張國榮在劇中幽默地對女扮男裝袁詠儀流露出情感,而曾志偉與羅家英在電影裡同樣扮演男同志的角色,如小丑般製造笑料,則較是大眾揶揄的形象。
陰柔元素也常利用對比的方式而呈現,如陳培廣導演與台灣藝人館出品的狂藍(Wild Blue)舞台劇,其中一幕擁有光頭造型、高大身材、低沉嗓音的角色建國(賈孝國飾)穿著圍裙正對著他的男人撒嬌,令人驚嘆不已;而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兩個男主角,一個特別愛哭,心思細膩縝密,另一個是看護,要為女植物人更衣沐浴,這兩個男主角十足反映了父系社會男性形象較沒有的陰柔特質,對阿莫多瓦而言,女人並非只是生理的歸類而已,如電影《壞教慾》(La mala educación)也有幾幕男扮女裝表現陰柔心機的復仇,艷麗地戲劇化更激昂觀眾的情緒;電影《哭泣寶貝》(Cry-Baby)的主角強尼戴普(Johnny Depp)是一個愛哭的男孩,他甚至在臉上刺青,刺了一滴眼淚;流行女皇 Madonna 的新曲〈Girl Gone Wild〉中,所有的男舞者皆穿上具有陰柔意義的高跟鞋(但在十六世紀的法國,高跟鞋被視為陽剛的鞋子),妖媚的肢體勾勒性感與渴望;而 Lady Gaga 在〈Yoü And I〉的 MV 內也以 Jo Calderone 一角作為男人的象徵。
1969 年 6 月,茱蒂.嘉蘭(Judy Garland)去世沒多久,男女同性戀們在紐約市附近的酒吧裡哭泣與哀悼,但那時同性戀者無法公開接吻與牽手,否則將會被警方逮捕,於是在警方臨檢時引發衝突,即為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當時多數擁有男子氣概的肌肉男都躲在一旁,只有扮裝皇后(Drag queen)站在第一陣線,對著警方叫囂與挑釁,試圖捍衛自己的權益。這場暴亂後,美國同志運動的歷史便開始了,包括歐洲的部分國家,而紐約同志遊行(Gay Pride)於每年 6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就是為了紀念石牆暴動。許多藝術家曾拿石牆暴動作為創作題材,強調陰柔特質並非就是社會給予的意義:柔弱。個體性別是複雜的、難以作簡單的歸類,而無論擁有陽剛或陰柔氣質,只要是本身優點的特色,那便是美。
Saturday, May 12, 2012
我曾讀過一位詩人
我曾讀過一位詩人
他記起我路過的岩石公寓
將燭光排列成星座
月色於波西米亞洞穴
倒數夏季,點燃熱情
他逐漸向我逼近,對我說
流星沒有輪迴的記憶,就如
需要末日解釋漩渦的甦醒
我們沿著足跡尋求流浪的故事
狩獵光陰,蒐藏殞落碎片
他傾斜優美之姿
解釋我正剝落的休止符號
如預言師喃喃迷戀的咒語
翻開摺頁有花,錯置塵埃
他憑藉圖騰承認愛上我的餘生
我變形華美,並愛上這位詩人
他深刻細讀我的疊韻
我用力記憶他的名字
他不再寫詩
我後來便死了
他記起我路過的岩石公寓
將燭光排列成星座
月色於波西米亞洞穴
倒數夏季,點燃熱情
他逐漸向我逼近,對我說
流星沒有輪迴的記憶,就如
需要末日解釋漩渦的甦醒
我們沿著足跡尋求流浪的故事
狩獵光陰,蒐藏殞落碎片
他傾斜優美之姿
解釋我正剝落的休止符號
如預言師喃喃迷戀的咒語
翻開摺頁有花,錯置塵埃
他憑藉圖騰承認愛上我的餘生
我變形華美,並愛上這位詩人
他深刻細讀我的疊韻
我用力記憶他的名字
他不再寫詩
我後來便死了
Sunday, May 6, 2012
襲人
我以為我能用詩句複製你的人生
手上的每一筆都存有你的鮮血
但是我錯了,我始終不明
你身處哪座山脈或海洋
而地圖標記位置正朝向何方
但是該繼續收藏甚麼
才能順著你的方向並肩而行
你獻起海浪,我便擁有哼歌的節奏
仿效你笑起雨滴落下的俏皮
我的虹膜漸漸顯現和你相同的髮色
明瞭你的預言已不再只是隱然
我的髮型是曾經
耳洞是破碎愛情的癒合
我無法為你招喚吟遊詩人
需要錢幣交換鴿子的翅膀
需要烈火燃燒詛咒之句,以花瓣
賜福戀人(或是泡杯濃濃的茶)
然而你已得知我一無所有
你的影子是我的靈魂肉身
連愛情都是挪借移用
不可明說的分享
讓我再次觀察你的面容
用力記憶你的眼瞼和痣
在畫紙上描繪正確的座標
青春經過而割裂的痕跡
你何時擁有暗色的光
像烏雲堆積,水珠猖狂
最近壓力大嗎,或最近
是否太思念一個人?
讓我蒐集你的唾液和毛髮
塗鴉你的基因
喜好你的喜好
手上的每一筆都存有你的鮮血
但是我錯了,我始終不明
你身處哪座山脈或海洋
而地圖標記位置正朝向何方
但是該繼續收藏甚麼
才能順著你的方向並肩而行
你獻起海浪,我便擁有哼歌的節奏
仿效你笑起雨滴落下的俏皮
我的虹膜漸漸顯現和你相同的髮色
明瞭你的預言已不再只是隱然
我的髮型是曾經
耳洞是破碎愛情的癒合
我無法為你招喚吟遊詩人
需要錢幣交換鴿子的翅膀
需要烈火燃燒詛咒之句,以花瓣
賜福戀人(或是泡杯濃濃的茶)
然而你已得知我一無所有
你的影子是我的靈魂肉身
連愛情都是挪借移用
不可明說的分享
讓我再次觀察你的面容
用力記憶你的眼瞼和痣
在畫紙上描繪正確的座標
青春經過而割裂的痕跡
你何時擁有暗色的光
像烏雲堆積,水珠猖狂
最近壓力大嗎,或最近
是否太思念一個人?
讓我蒐集你的唾液和毛髮
塗鴉你的基因
喜好你的喜好
Monday, April 30, 2012
四月
雷雨是春季的後母症候
我從你身上的落葉
求得一瓣粉紅的紫藤
天亮前,我們都願意在街角散步
而後接吻,舐吮甜蜜,精緻的編織
我們擁有共同的記憶模糊
聲線是歡樂的縱橫
你註記我內心的房間如何堆積
心事如何牽連
生活如何拾掇龐雜
你的每句話語浸潤我的沙灘
像海撐起生命的形狀
驟雨感到重量而渴望跌落
你提及花瓣亂舞之原因
是青春緊迫推擠
如心頭刺起的圖案
曲折與延伸
我們用舌尖交換液體
用指紋剝蝕年輕
那時流動的語言知覺
敏銳地沿岸蒸發
天空逐漸褪色成藍
星星們決定不再哭了
以為在不安的季節裡
仍記得四月的星座
你的孩子出生
與剛認識我之前的你一樣
還有顆完整的心
我從你身上的落葉
求得一瓣粉紅的紫藤
天亮前,我們都願意在街角散步
而後接吻,舐吮甜蜜,精緻的編織
我們擁有共同的記憶模糊
聲線是歡樂的縱橫
你註記我內心的房間如何堆積
心事如何牽連
生活如何拾掇龐雜
你的每句話語浸潤我的沙灘
像海撐起生命的形狀
驟雨感到重量而渴望跌落
你提及花瓣亂舞之原因
是青春緊迫推擠
如心頭刺起的圖案
曲折與延伸
我們用舌尖交換液體
用指紋剝蝕年輕
那時流動的語言知覺
敏銳地沿岸蒸發
天空逐漸褪色成藍
星星們決定不再哭了
以為在不安的季節裡
仍記得四月的星座
你的孩子出生
與剛認識我之前的你一樣
還有顆完整的心
Tuesday, April 10, 2012
Dear M
Dear M,
我的生活起居有如你所見,以你於我的熟識度應該不難理解,親愛的,每個深沉的夜晚我們閒談至日晨將至,訴苦與傾聽,完後,確認你準備睡了,跟我說聲晚安,我才閉上眼,想著我們的計畫,而有時,我想著這樣的事情就不睡覺了。想你這件事,我偷偷地放在心裡說,好在你沒問,想是問了,我終究也不敢承認的。
我不敢想像你將我與你的事情被你的情人得知後會有何種狀況,你說,他並無所謂,然而我覺得人的外在情緒可以偽裝,內在的情感卻能隨著波動。你到頭問我,你愛我嗎?我沒有回話。跟你相處的時間確實是快樂的,你的體溫也溫暖了在夜裡所有人熟睡後於我內心萌芽的寂寞,至於愛,我想像得太多,就說不出口何謂愛了。
那天我決定將 Facebook 的帳號停用,朋友認真寫文學獎、寫政治、寫性權;朋友出書了這回出小說集,另一個朋友也出了詩集;而再過幾個月,我的摯友也要出書了,現在很專注地寫稿。這些都太讓人感到沮喪,畢竟我一事無成,我也曾跟他們站上同一條起跑線,只是現在,停在這裡的仍是我。你說,你把 Facebook 刪除了,那我怎麼辦?你對著我說,那我呢?我要去哪裡找到你的生活動態?我笑說,你有我的電話不是?而且,我的動態內容就只是生活上的牢騷,沒有甚麼好關注的。你緊張地說,不行,你不能丟下我,我還在這裡呀。
但是,是我被丟下呀。我在塗鴉牆看著你們假期時出遊的照片,氣氛好開心哪,旁邊還有隻可愛的狗,是你的狗我當然記得。那樣的情緒,呼應了你曾經跟他說我們的事情,我那時的恐慌,只是忌妒起你們,畢竟你們才是才子佳人,而我甚麼也不是。
你堅定地看著我,吻我,你讀起我身上的詩,你雙手擁抱的是我的靈魂,你在我的脖頸吻上印記,你形容彷彿這是約定,約定今晚,你是屬於我的,你只屬於我。我們呼吸著春暖的氣息,同樣的呼吸頻率,心跳的頻率,思考的頻率。你離開這個房間以後,留下我,與我的憂鬱,在你的床上。我仍沒有依從你的話,登入 Facebook 了,因為我早已進入了更深的消極層面。深層的憂鬱,就像是臉上那些深層的粉刺難以根除。親愛的,我的口吻已經薄弱,沒有任何的立足點讓我安穩地站在這裡了。
If we are just friend, then we are “friend”, but not we are “just friend.
我的生活起居有如你所見,以你於我的熟識度應該不難理解,親愛的,每個深沉的夜晚我們閒談至日晨將至,訴苦與傾聽,完後,確認你準備睡了,跟我說聲晚安,我才閉上眼,想著我們的計畫,而有時,我想著這樣的事情就不睡覺了。想你這件事,我偷偷地放在心裡說,好在你沒問,想是問了,我終究也不敢承認的。
我不敢想像你將我與你的事情被你的情人得知後會有何種狀況,你說,他並無所謂,然而我覺得人的外在情緒可以偽裝,內在的情感卻能隨著波動。你到頭問我,你愛我嗎?我沒有回話。跟你相處的時間確實是快樂的,你的體溫也溫暖了在夜裡所有人熟睡後於我內心萌芽的寂寞,至於愛,我想像得太多,就說不出口何謂愛了。
那天我決定將 Facebook 的帳號停用,朋友認真寫文學獎、寫政治、寫性權;朋友出書了這回出小說集,另一個朋友也出了詩集;而再過幾個月,我的摯友也要出書了,現在很專注地寫稿。這些都太讓人感到沮喪,畢竟我一事無成,我也曾跟他們站上同一條起跑線,只是現在,停在這裡的仍是我。你說,你把 Facebook 刪除了,那我怎麼辦?你對著我說,那我呢?我要去哪裡找到你的生活動態?我笑說,你有我的電話不是?而且,我的動態內容就只是生活上的牢騷,沒有甚麼好關注的。你緊張地說,不行,你不能丟下我,我還在這裡呀。
但是,是我被丟下呀。我在塗鴉牆看著你們假期時出遊的照片,氣氛好開心哪,旁邊還有隻可愛的狗,是你的狗我當然記得。那樣的情緒,呼應了你曾經跟他說我們的事情,我那時的恐慌,只是忌妒起你們,畢竟你們才是才子佳人,而我甚麼也不是。
你堅定地看著我,吻我,你讀起我身上的詩,你雙手擁抱的是我的靈魂,你在我的脖頸吻上印記,你形容彷彿這是約定,約定今晚,你是屬於我的,你只屬於我。我們呼吸著春暖的氣息,同樣的呼吸頻率,心跳的頻率,思考的頻率。你離開這個房間以後,留下我,與我的憂鬱,在你的床上。我仍沒有依從你的話,登入 Facebook 了,因為我早已進入了更深的消極層面。深層的憂鬱,就像是臉上那些深層的粉刺難以根除。親愛的,我的口吻已經薄弱,沒有任何的立足點讓我安穩地站在這裡了。
If we are just friend, then we are “friend”, but not we are “just friend.
Thursday, March 15, 2012
以愛之名,翁山蘇姬:《The Lady》
關於「自由」,我們能想像無論於現實或網路的言論發揮、只要不侵犯他人便能盡情所欲地實施計畫、憑藉意志所作的行動、或是信仰的宗教不被迫害等,然而,世界上存有些專制國家並不認可自由的意涵,這些領導者認為人民擁有太多的自由與權益反而會影響政府的統治。
《The Lady》招喚了政治局勢的另一種想像,故事開始的背景是西元 1947 年,翁山將軍正進行緬甸從英國殖民獨立的談判,會議裡卻被其他的政客無情暗殺,脫離殖民後,緬甸國家進入軍事政權的時代。1988 年,翁山將軍的女兒翁山蘇姬(楊紫瓊飾)與丈夫 Michael(大衛.菲利斯 David Thewlis 飾)以及他們的兩個兒子 Kim 和 Alexander,正共同居住在英國牛津。翁山蘇姬接獲母親中風的通知便回到緬甸,她原先只有待一至兩個星期的打算,然而,她漸漸發現緬甸正面臨壓迫的暴力,並親眼見著蠻橫的士兵開槍殺害正在示威的學生及居民,於是翁山蘇姬決定要帶領緬甸爭取和平與民主。
這部電影的拍攝期間,翁山蘇姬本人仍然被軟禁將近十五年,電影拍攝完畢後,她剛好被釋放。我們都知道翁山蘇姬一直是很偉大的人物,而楊紫瓊將翁山蘇姬角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情緒感染人心,讓人看完電影後想要拿起手機 google「翁山蘇姬」。然而,這部電影仍有缺失之處,好比,我們輕易曉得電影裡翁山蘇姬的演講可以試圖鼓舞並喚起人民意識,但是演講內容卻一致的單調,沒有實在震撼的力量;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的鏡頭告盡一切抗爭的恐懼、突發的事發狀況、並襯托那隨時將被吹熄希望的微小光芒。翁山蘇姬的偉大不單只是她的愛發揮於緬甸人民、和她的丈夫與兒子,電影劇情的設計卻是單向的,彷彿翁山蘇姬理應是劇本格式下的正規英雄,事實上,翁山蘇姬本人所受到的挫折與磨難,比這部電影呈現的經歷還要更多,也沒那麼簡單,但是在影片裡卻無法看見翁山蘇姬的臨場挑戰,略為可惜。
這部電影仍帶來許多啟發與教育,讓我們能更了解、關心其它國家的局勢,而令人撼動的部分,除了楊紫瓊精湛的演出、歷史寫實的教訓,以及對於人物的敬畏。翁山蘇姬的故事仍然沒有結束。
Tuesday, March 13, 2012
成癮裡的遺憾:《Shame》
《Shame》片名在台灣被譯作《性愛成癮的男人》,於宣傳簡介上寫著「肉體,才是他唯一的信仰」等字樣,中文版的預告片好似包裝若性愛成為癮頭是較特別的、亦是較難得到社會認同,不免讓人想像性愛成癮(Sexual addiction)的生活究竟如此驚世駭俗?來自愛爾蘭的麥克.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與好萊塢新星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於此片雙雙挑戰全裸尺度,分別飾演 Brandon 與其妹妹 Sissy,讓觀眾大開眼界。
這部電影表現了許多社會行為所帶來的道德批判。電影一開頭,主角 Brandon 正搭著地鐵,並盯著坐在對面的女子,Brandon 誤解那名女子所顯現的緊張與恐懼,以為那是眼神所勾起的吸引,便同她下車,跟隨她,想像能與她更多的接觸——從導演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的《飢餓》(Hunger)便不難從片中得到角色們流露真實動人的情感。三十而立的 Brandon 於紐約擁有名下的公寓與穩定事業,上午是一般的上班族,夜晚的休閒是在筆記型電腦前觀覽成人片、色情雜誌、視訊性愛、手淫或約炮等……儘管時常可以接觸許多不同女性的身體、或憑藉體溫的交流認識多元的故事,然而,對 Brandon 而言,這樣的生活方式卻是一成不變的、枯燥乏味的(膩了),甚至是帶有罪惡的(當他的硬碟送修後,全公司的同事都知道他擁有的色情檔案),雖然多些時候他仍享受其中。直到他的公寓出現了他的性格叛逆、習慣依賴、擁有一個受傷心靈的妹妹 Sissy,並且打擾他的作息水平,Brandon 的魂魄才又集結回歸於生活現況。
Brandon 望著天花板深長的呼吸來掙扎他的性癮,他明瞭自己的欲,他一點也不想要工作,只想著性;他也不敢正面評論妹妹 Sissy 唱〈New York, new york〉,彷彿這首歌曲反映於他正面對的生活,儘管他聽著便哭了——McQueen 巧妙的運鏡讓片中的 Brandon 呈現不斷猶豫、焦慮的情緒,當 Brandon 與 Marianne 能有自然言談的內心交流,卻無法更進一步踏實身體的親密感,使得我們反思:撇開成癮與否的干涉,性交固然能帶來生活上的歡愉,而為甚麼 Brandon 會有如此沉重的悲憤感呢?
我們時常疑問探討癮頭的背後成因或是宣稱犯癮後的影響、甚或是行為與心理的直接關係,我們仍然有其它癮頭(如網路成癮、資訊成癮、菸癮、酒癮、藥癮、炸雞癮等),以某種程度上說明或許這些使身體所擾、生活所困,然,性愛成癮一點不必特別成標籤來給予指明,也不表示這能一詞貫穿並代表了複雜情感的個體,尤其這部電影並沒有一致性的分析,只是單純地敘述行為事實——當 Brandon 言語侵犯他人後微妙地與同性發生性經驗,我們無法得知是否於被迫性/依賴性的「性愛癮頭」,還是隨即因自羞恥所泛起的感傷情緒?
這是部隱喻式的電影,沒有多餘的說明與解釋 Brandon 面臨嚴重的情況,從其他者的角色也無法延伸 Brandon 的行為關係,幾乎得透過反思才能從中獲得,但是張力不足,很有可能因社會背景導致思考錯誤的連結。故事不怎麼有趣,十足彰顯身於城市裡的孤獨、陰鬱,以及各式的無奈與恐懼,而電影的最後,Brandon 仍搭著地鐵,猶如他正迎接新的開始。
Friday, January 20, 2012
比喻的世界
我並無清楚成熟的意識,或是明瞭,卻不善形容與使用包裝修辭,而說得更多不相干了。我的意識存有於經驗的秘密,深怕他人俯瞰,承擔不起鄙夷的重量,可又期待些許窺視的興奮,偶爾懷念壓迫,生命是這樣烙印出來的——畢竟我的狀態隨時可以被否定——我有時需要一位律師為我辯護於純粹的絕望,辯護當我告解時我不期待明日的到來,我已死,為過去死。朦朧的霧海裡我經歷盲從,他們說,這條路好,於是走。我賭上好幾個輩子,來到這裡時苟延殘喘,厭倦輪迴,我的同義詞或許是:迷失,那是我精確的斷言。但我從來沒有膽量尋找宇宙,隔壁房他敲著小約翰的藍色多瑙河之音符,他是如何決定與其連結的,或許是偶然因素——不,我不該訴諸自我經驗,而清除任何的可能——我試圖威脅自己並推其入深淵,好讓潛能擁有脈動,與之共存——聽來可笑,怎麼「共」字,如有些人濫用上帝之光輝般以為救世——我的鬱期是香料,貪婪是庸俗的遐想,而愛,是情人內心之鏡,比喻的世界。
Thursday, January 5, 2012
只是評論沒有芽的花
將溫暖收回口袋
棉被躺進冬季的衣櫥裡
哭得發霉
於服裝的背後
你仍裸著身,在驚蟄前
為了等待些許回響
你認為重要的事
你的微笑正向著陽光
像花。花瓣像
水流又回到了地面
你是否會忌妒生機的顏色
忌妒皎潔月光,忌妒微風徐徐
或是忌妒作愛時親暱的需要
忌妒耳邊細語,忌妒鼾聲氣息
你是否曾選擇焦慮,焦慮選擇
遮蔽狡猾和道理
個性成為鏡像躲藏
內心月灣
但無法解釋繽紛
色彩的唇瓣,交媾親吻
彼此生活。如同你試圖解釋彼此
一筆一橫寫著
愛的背後靈
這次又附身於誰的身體
你主動、或不,給予
任何下臺的階梯
力求獨白
你為此表現的下腰吞劍
早已無人願意買單
其實你早就明瞭倒也不用理解任何
已經能點燃各自靈魂的事
你想像的孤獨背影
只是評論沒有芽的花
棉被躺進冬季的衣櫥裡
哭得發霉
於服裝的背後
你仍裸著身,在驚蟄前
為了等待些許回響
你認為重要的事
你的微笑正向著陽光
像花。花瓣像
水流又回到了地面
你是否會忌妒生機的顏色
忌妒皎潔月光,忌妒微風徐徐
或是忌妒作愛時親暱的需要
忌妒耳邊細語,忌妒鼾聲氣息
你是否曾選擇焦慮,焦慮選擇
遮蔽狡猾和道理
個性成為鏡像躲藏
內心月灣
但無法解釋繽紛
色彩的唇瓣,交媾親吻
彼此生活。如同你試圖解釋彼此
一筆一橫寫著
愛的背後靈
這次又附身於誰的身體
你主動、或不,給予
任何下臺的階梯
力求獨白
你為此表現的下腰吞劍
早已無人願意買單
其實你早就明瞭倒也不用理解任何
已經能點燃各自靈魂的事
你想像的孤獨背影
只是評論沒有芽的花
Wednesday, January 4, 2012
拉岡系統之簡潔筆記
在拉岡(Lacan)的脈絡下我們選擇了某種陰性認同成為目標(objective),使我們成為陽具接受者。而關於自己不見得要成為一個具有好的特質的人,但是降伏於一個具有好特質(如陽具)的人讓我們帶來享樂。拉岡引用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圖騰與禁忌》(Totem und Tabu),有關亂倫禁忌的起源傳說,解釋生理女跟生理男在認同上根本的不同,在於能不能「與母親亂倫」這件事情,推導出兩種對陽具(母親欲望)的態度,一種是陽性認同,因為不可能成為母親的欲望,得要去追尋別的陽具而讓自己擁有陽具(雖然不可能有人擁有陽具);而其他的都是陰性認同(陰性特質為謎)。你可以選擇認同陽具的價值,也可以認同母親,想著自己能夠繼承母親的欲望,等待陽具擁有者被自己的被閹割特質(弱小、愚昧等等的弱化特質)吸引過來。拉岡為此畫了一張較難理解的圖:
圖上,左邊是男性,箭頭是欲望/認同的指向,右邊是女性(拉岡的論述只把人區分成「異男/非異男」)。而在陰性認同的地帶,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被槓掉的 S 指「經歷過閹割過程(也就是意會到自己沒有陽具)」的「陽性主體」,它的欲望指向了陰性的 a,a 是一個欲望的標籤,在拉岡的系統中 a 是個不可能理解的事物,但是欲望會繞著它轉,a 是無法象徵化的慾望體,這張圖某種程度上也指涉了陽性與陰性在理解符號世界的徹底不同。S(barred A) 裡的 A 是大他者意味著父親、律法、語言、社會結構等而一個主體獲得語言而能表達自己的存在,於是便有一些是語言無法象徵到的殘餘物,S(barred A) 指的是沒有進入大他者的主體,而這裡指的是被閹割的母親(意會到母親並不是全能的之後的母親),但是假若你還是認同它的話,代表你願意跟母親共享相同的被閹割,共享相同的欲望空缺(或是成為一個空缺),但是也有可能因為自己是一個空缺,而要尋求 Φ(Phi),Φ 就是在象徵世界當中的陽具,欲望屬於陽性的、主動的、權力地位與個人成就,於是比陽性認同「大家跟我一樣都被閹割過」對陽具的關係更為激烈,所以拉岡把 Woman 給劃掉。因為陰性認同既可能無視陽具存在,也有可能自己對於陽具產生渴望(塑造出陽具),對拉岡而言是矛盾,因此拉岡覺得所謂「作為陽性特質的對應面」的陰性特質根本是不存在的(對應關係不成立,於是拉岡稱「並不存在任何性別關係」引發爭議,因此拉岡系統也可以解釋男女社會行為之不平等)。
德勒茲(Gilles Deleuze)出版《反俄狄浦斯》(Anti-Œdipus)(又譯:反伊底帕斯)批判古典精神分析與資本社會架構之關係,內容憑藉拉岡的精神分析學指出佛洛伊德分析體系建立於父權基礎之二元對立,而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又譯:伊底帕斯情結)縮影資本社會之三角:「母親(欲望物/商品)」、「父親(制裁者/生產系統(機器)/資本)」與「孩子(個體/消費者)」三者之間的象徵關係。其中,德勒茲認為精神官能症(neurotic disorder)患者是被生產體制給壓迫的個體、是種屈從權力,但是精神錯亂(psychosis)是無視體制存在的革命者儘管他們不帶有革命的實質能力等。拉岡用社會學的模型解釋話語與意義生產,大部分是文學界的學者使用,對於精神疾病的解釋反而是拉岡使用「大他者(語言、社會、律法)」的概念來批判社會。
圖上,左邊是男性,箭頭是欲望/認同的指向,右邊是女性(拉岡的論述只把人區分成「異男/非異男」)。而在陰性認同的地帶,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被槓掉的 S 指「經歷過閹割過程(也就是意會到自己沒有陽具)」的「陽性主體」,它的欲望指向了陰性的 a,a 是一個欲望的標籤,在拉岡的系統中 a 是個不可能理解的事物,但是欲望會繞著它轉,a 是無法象徵化的慾望體,這張圖某種程度上也指涉了陽性與陰性在理解符號世界的徹底不同。S(barred A) 裡的 A 是大他者意味著父親、律法、語言、社會結構等而一個主體獲得語言而能表達自己的存在,於是便有一些是語言無法象徵到的殘餘物,S(barred A) 指的是沒有進入大他者的主體,而這裡指的是被閹割的母親(意會到母親並不是全能的之後的母親),但是假若你還是認同它的話,代表你願意跟母親共享相同的被閹割,共享相同的欲望空缺(或是成為一個空缺),但是也有可能因為自己是一個空缺,而要尋求 Φ(Phi),Φ 就是在象徵世界當中的陽具,欲望屬於陽性的、主動的、權力地位與個人成就,於是比陽性認同「大家跟我一樣都被閹割過」對陽具的關係更為激烈,所以拉岡把 Woman 給劃掉。因為陰性認同既可能無視陽具存在,也有可能自己對於陽具產生渴望(塑造出陽具),對拉岡而言是矛盾,因此拉岡覺得所謂「作為陽性特質的對應面」的陰性特質根本是不存在的(對應關係不成立,於是拉岡稱「並不存在任何性別關係」引發爭議,因此拉岡系統也可以解釋男女社會行為之不平等)。
德勒茲(Gilles Deleuze)出版《反俄狄浦斯》(Anti-Œdipus)(又譯:反伊底帕斯)批判古典精神分析與資本社會架構之關係,內容憑藉拉岡的精神分析學指出佛洛伊德分析體系建立於父權基礎之二元對立,而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又譯:伊底帕斯情結)縮影資本社會之三角:「母親(欲望物/商品)」、「父親(制裁者/生產系統(機器)/資本)」與「孩子(個體/消費者)」三者之間的象徵關係。其中,德勒茲認為精神官能症(neurotic disorder)患者是被生產體制給壓迫的個體、是種屈從權力,但是精神錯亂(psychosis)是無視體制存在的革命者儘管他們不帶有革命的實質能力等。拉岡用社會學的模型解釋話語與意義生產,大部分是文學界的學者使用,對於精神疾病的解釋反而是拉岡使用「大他者(語言、社會、律法)」的概念來批判社會。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