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ovi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ovie.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March 15, 2012

以愛之名,翁山蘇姬:《The Lady》


關於「自由」,我們能想像無論於現實或網路的言論發揮、只要不侵犯他人便能盡情所欲地實施計畫、憑藉意志所作的行動、或是信仰的宗教不被迫害等,然而,世界上存有些專制國家並不認可自由的意涵,這些領導者認為人民擁有太多的自由與權益反而會影響政府的統治。

《The Lady》招喚了政治局勢的另一種想像,故事開始的背景是西元 1947 年,翁山將軍正進行緬甸從英國殖民獨立的談判,會議裡卻被其他的政客無情暗殺,脫離殖民後,緬甸國家進入軍事政權的時代。1988 年,翁山將軍的女兒翁山蘇姬(楊紫瓊飾)與丈夫 Michael(大衛.菲利斯 David Thewlis 飾)以及他們的兩個兒子 Kim 和 Alexander,正共同居住在英國牛津。翁山蘇姬接獲母親中風的通知便回到緬甸,她原先只有待一至兩個星期的打算,然而,她漸漸發現緬甸正面臨壓迫的暴力,並親眼見著蠻橫的士兵開槍殺害正在示威的學生及居民,於是翁山蘇姬決定要帶領緬甸爭取和平與民主。

這部電影的拍攝期間,翁山蘇姬本人仍然被軟禁將近十五年,電影拍攝完畢後,她剛好被釋放。我們都知道翁山蘇姬一直是很偉大的人物,而楊紫瓊將翁山蘇姬角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情緒感染人心,讓人看完電影後想要拿起手機 google「翁山蘇姬」。然而,這部電影仍有缺失之處,好比,我們輕易曉得電影裡翁山蘇姬的演講可以試圖鼓舞並喚起人民意識,但是演講內容卻一致的單調,沒有實在震撼的力量;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的鏡頭告盡一切抗爭的恐懼、突發的事發狀況、並襯托那隨時將被吹熄希望的微小光芒。翁山蘇姬的偉大不單只是她的愛發揮於緬甸人民、和她的丈夫與兒子,電影劇情的設計卻是單向的,彷彿翁山蘇姬理應是劇本格式下的正規英雄,事實上,翁山蘇姬本人所受到的挫折與磨難,比這部電影呈現的經歷還要更多,也沒那麼簡單,但是在影片裡卻無法看見翁山蘇姬的臨場挑戰,略為可惜。

這部電影仍帶來許多啟發與教育,讓我們能更了解、關心其它國家的局勢,而令人撼動的部分,除了楊紫瓊精湛的演出、歷史寫實的教訓,以及對於人物的敬畏。翁山蘇姬的故事仍然沒有結束。

Tuesday, March 13, 2012

成癮裡的遺憾:《Shame》


《Shame》片名在台灣被譯作《性愛成癮的男人》,於宣傳簡介上寫著「肉體,才是他唯一的信仰」等字樣,中文版的預告片好似包裝若性愛成為癮頭是較特別的、亦是較難得到社會認同,不免讓人想像性愛成癮(Sexual addiction)的生活究竟如此驚世駭俗?來自愛爾蘭的麥克.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與好萊塢新星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於此片雙雙挑戰全裸尺度,分別飾演 Brandon 與其妹妹 Sissy,讓觀眾大開眼界。

這部電影表現了許多社會行為所帶來的道德批判。電影一開頭,主角 Brandon 正搭著地鐵,並盯著坐在對面的女子,Brandon 誤解那名女子所顯現的緊張與恐懼,以為那是眼神所勾起的吸引,便同她下車,跟隨她,想像能與她更多的接觸——從導演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的《飢餓》(Hunger)便不難從片中得到角色們流露真實動人的情感。三十而立的 Brandon 於紐約擁有名下的公寓與穩定事業,上午是一般的上班族,夜晚的休閒是在筆記型電腦前觀覽成人片、色情雜誌、視訊性愛、手淫或約炮等……儘管時常可以接觸許多不同女性的身體、或憑藉體溫的交流認識多元的故事,然而,對 Brandon 而言,這樣的生活方式卻是一成不變的、枯燥乏味的(膩了),甚至是帶有罪惡的(當他的硬碟送修後,全公司的同事都知道他擁有的色情檔案),雖然多些時候他仍享受其中。直到他的公寓出現了他的性格叛逆、習慣依賴、擁有一個受傷心靈的妹妹 Sissy,並且打擾他的作息水平,Brandon 的魂魄才又集結回歸於生活現況。

Brandon 望著天花板深長的呼吸來掙扎他的性癮,他明瞭自己的欲,他一點也不想要工作,只想著性;他也不敢正面評論妹妹 Sissy 唱〈New York, new york〉,彷彿這首歌曲反映於他正面對的生活,儘管他聽著便哭了——McQueen 巧妙的運鏡讓片中的 Brandon 呈現不斷猶豫、焦慮的情緒,當 Brandon 與 Marianne 能有自然言談的內心交流,卻無法更進一步踏實身體的親密感,使得我們反思:撇開成癮與否的干涉,性交固然能帶來生活上的歡愉,而為甚麼 Brandon 會有如此沉重的悲憤感呢?

我們時常疑問探討癮頭的背後成因或是宣稱犯癮後的影響、甚或是行為與心理的直接關係,我們仍然有其它癮頭(如網路成癮、資訊成癮、菸癮、酒癮、藥癮、炸雞癮等),以某種程度上說明或許這些使身體所擾、生活所困,然,性愛成癮一點不必特別成標籤來給予指明,也不表示這能一詞貫穿並代表了複雜情感的個體,尤其這部電影並沒有一致性的分析,只是單純地敘述行為事實——當 Brandon 言語侵犯他人後微妙地與同性發生性經驗,我們無法得知是否於被迫性/依賴性的「性愛癮頭」,還是隨即因自羞恥所泛起的感傷情緒?

這是部隱喻式的電影,沒有多餘的說明與解釋 Brandon 面臨嚴重的情況,從其他者的角色也無法延伸 Brandon 的行為關係,幾乎得透過反思才能從中獲得,但是張力不足,很有可能因社會背景導致思考錯誤的連結。故事不怎麼有趣,十足彰顯身於城市裡的孤獨、陰鬱,以及各式的無奈與恐懼,而電影的最後,Brandon 仍搭著地鐵,猶如他正迎接新的開始。

Tuesday, November 3, 2009

你以為可以不再塗鴉

——致電影《The Butterfly Effect》

日記一五一十
昭告埋藏心底的秘密
你讀著,你讀
甚以為能伴隨時間而快速流逝
更迭四季衣裳,試著擦拭不該
存在的,不曾存在的
你緊握日記,彷彿是一張船票
你踏上一段旅程

你們重新相遇,你
不讓你的記憶再次自殺
腦袋瓜還可以動著。你以為你可以凌駕
從未來,來
從過去,去
你留著華美,流著
鼻血,然後你說,你
一次又一次終於
學會改變

不小心地,走偏了
你打開你的記憶
你不計較枷鎖,但也
沒有計畫擲出的拋物線能降到何處
你只想,你只
想著一切完美。但又能多完美?
你拿著橡皮擦繼續清除不必要的
卻越弄越糟了。你甚是
緊張,甚是
害怕,一個極小動作能影響
整個你嚮往的完美
你哭泣,你躲在時空的幽默背後
自怨自艾

你恍然凝思之餘與時間賽跑
你看著銀幕,看著小時候與她的萍水相逢
親愛的 Evan,此時你決定
從此不再染紅不屬於你的夕陽